close
寧波樓市均價到底是1萬2,1萬4,還是1萬6呀,這麼多機構發佈數據,到底該聽誰的?
昨日,有網友在論壇看到瞭 全國城市房價排行榜前100位城市 ,寧波以均價12507元每平方,位列17位,杭州以19386元每平方,位列第7位。很多網友就此發出疑問,這些數據是怎麼統計出來的?
每月發佈七八組不同台灣電動床工廠的房價數據
平均房價到底該聽誰的?
這組數據來源於中國房地產協會主辦的中國房價平臺。該平臺相關人士表示,一般數據采集方式由分佈在各城市的直屬機構人員,通過實地調查、電話調查、網絡調查等多種方式,收集所在城市的項目報價、規模等信息。為瞭 確保樣本數據的準確客觀 ,各地人員還要 將其調研數據與當地房管局、各項目實際成交價格等其他來源的數據進行交叉復核。
搜房網昨日也剛公佈瞭一組數據,價格竟然有3000元每平方的差價。據寧波房天下電商瞭解的最新的 寧波市六區房價地圖 顯示,7月份寧波6大區普通住宅成交均價15689元/平,環比6月上漲419元/平,漲幅為2.75%。
7月份寧波房價地圖,市六區幾乎全線飄紅,寧波市區4大區住宅成交均價都有所上揚,其中領頭羊還是鄞州區,區域最新成交均價14858元/平,環比6月上漲545元/平,漲幅為10.77%。緊接著漲幅位居第二的是江北區,漲幅達5.42%;豪宅聚集房價已破2萬的江東區也比6月房價再次上揚,漲幅達到4.13%,目前最新住宅成交均價已經達到瞭21771元/平米。其他鎮海區小幅上漲,海曙及北侖區小幅下跌,沒有太大的變化。
記者調查還發現,類似這樣的房價指數實在是太多瞭。每月都有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《百城價格指數報告》,國傢統計局也會發佈全國70大中城市房價指數,另外寧波市房產交易中心還會發佈寧波每月均價,搜房網、新浪樂居等各大網站也會統計當月的房價,這樣算下來,普通老百姓一個月能看到七八組不同的數據,並且每一個部門統計的數據各不相同。
雖然搜房網發佈的不是官方數據,但是15689元/平,這個均價相對靠譜點吧。 一位市民向記者表示,市中心區基本都在2萬元每平方,按照六區平均數來看,均價1萬5差不多瞭。
杭州均價1靜電機推薦.93萬是不是低瞭?
取樣不同,價格差異還是挺大的
昨天下午,記者從杭州透明售房網的數據中看到,7月份,杭州市成交新建商品住房均價為16713/平方米,環比上漲5.3%,同比上漲12.9%。這份數據涵蓋瞭杭州主城區,淳安、建德等市縣區,以及下沙餘杭等區塊。顯然,這個數據和百城房價上的數字也是不一致的。
就杭州主城區的房價數據來看,上城、下城、江幹、拱墅、西湖、濱江區的均價都在2萬/平米以上,主城區之外的,例如:桐廬、臨安、富陽等,均價高的在13000元/平米,低的也就7000-8000元/平米之間。
再從板塊看,比如蕭山湘湖板塊,7月份成交均價為26898元/平米,比六月漲瞭19.57%;再比如之江新城板塊,7月份成交均價26559元/平米,環比上漲10.69%;轉塘板塊,均價是21079元/平米。當然,也有均價較低的板塊,比方說蕭山新塘板塊,7月均價為12236元/平米,臨平山北板塊,均價僅為7645元/平米。
城區之間的價格相差還是比較大的,所以會覺得這個價格低瞭。 杭州一傢知名房產商的銷售經理葛女士告訴記者,平時大傢口中說的杭州房價,其實都說的是杭州主城區, 這主要是看數據的基數,到底涵蓋瞭哪些區域。
杭州郊區樓盤集體爆發
或成為拉低整體均價的又一原因
除瞭房價數據的基數之外,有業內資深人士透露,7月杭州房價看似偏低,還有另一個原因, 在7月的成交構成中,單價萬元左右的樓盤,占據瞭相當大的比例。 該人士還表示,7月份,杭州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排行前30位的樓盤中,單價萬元左右的樓盤有16個,遠遠超過6月同類樓盤的比例。
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,從今年3月份開始,杭州樓市賣得非常火,而房價也一直穩中有進。而到瞭7月份,位於杭州三堡的中海 禦道成交均價達到瞭38108元/平方米,迫近4萬。另外位於城東新城板塊,在5月底首開的中央公園,6月份的成交均價為30560元/平方米,到瞭7月份已經上漲到33277元/平方米。不過,這些高價樓盤的成交量並不高,有些一個月隻賣瞭十幾套。
7月份,是郊區板塊樓盤的集體爆發,而低價樓盤高占比的情況,勢必會拉低整體均價, 這些萬元左右的樓盤加起來的成交量高達3736套,占據總成交量的近兩成,這些樓盤基本位於郊區板塊。 該人士表示,如果說想用均價來杭腳底按摩州買房子,主城區是肯定買不到,選在底下的市縣區,或者郊區,選擇還是蠻多的。譬如,臨平新城的華元 歡樂城、江東新城的江東壹號等。
業內人士對榜單不太感興趣
認為不少數據可信度不高
對於記者采訪有關部門關於數據來源的說法,在業內人士看來,肯定不是全面的。記者聯系到寧波6傢有在售項目的大型房產公司銷售總監、總經理,他們均表示,從來沒有提供過數據給中國指數研究院或者中國房地產協會。
寧波一位知名房企副總向記者表示,各大平臺的數據隻能參考,真實性也不好說,而且不少數據發佈時間早,往往在每月2日、3日發佈,比官方數據(當地房管部門和國傢統計局)發佈時間提早兩周左右,容易產生 先入為主 效應。另外,各傢的統計指標、統計方法和統計用途的不一致,就經常打架。 這在一定程度上,幹擾公眾的判斷。 該人士表示。
來源:現代金報 作者:周陽 馬佳麗 編輯:張筱
13BCA02DC4980A40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